脊髓损伤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减少残损、残障,是脊髓损伤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主要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临床缺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康复手段。
经颅磁刺激(TMS)是新型神经电生理技术,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TMS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并且对脊髓损伤带来的系列并发症,如呼吸困难、便秘、肌痉挛及神经性疼痛等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经颅磁刺激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TMS可以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皮质静息期、运动皮质兴奋性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评价和监测有重要意义,可提供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重要信息。
对皮质脊髓束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的检测,常规采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sTMS)。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是指从脑皮质到脊髓a前脚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时间,可由皮质到目标肌肉的传导时间减去周围运动神经传导的时间而得到。周围运动神经传导时间可由电或磁刺激脊髓神经根测量F波的潜伏期而得。皮质脊髓束的脱髓鞘、退行性、缺血性变化及脊髓病变等将导致CMCT延长,且通常早于临床症状出现。
CMCT的计算公示分别为:CMCT=T1-(F+M-1)/2;CMCT=T1-T2(引自Masahito Kobayashi,Alvaro Pascual -Leone.2003)
注:在采用磁刺激测量CMCT时,应注明是在肌肉放松还是易化状态下进行测量的,因为后者所得到的潜伏期可能缩短数毫秒。
不完全脊髓损伤运动功能的恢复伴随着大脑皮质运动区抑制自然下调,从而促进其对残留皮质脊髓束的驱动;磁刺激可使大脑皮质的抑制下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自发恢复机制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肌电图)、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等,并证实磁刺激可调节正常人的皮质脊髓束兴奋性。
用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胸、腰、骶段神经根治疗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障碍、神经源性直肠以及神经原性膀胱等都有较好疗效!
施加于运动皮质区的高频阈下rTMS同样可使慢性疼痛产生镇痛效应。除了慢性疼痛,使用单次脉冲或重复刺激还可调节急性疼痛和其他性质的感觉。另一方面,使用磁刺激技术检测发现,无论是自发性或刺激性疼痛都导致运动区皮质细胞兴奋性的改变,提示运动皮质与疼痛的相关性。此外,rTMS在缓解发作性神经性疼痛有着重要作用。
治疗方案推荐: